D-p01.png

冬季流感加上疫症夾擊,「疫苗」一詞成了熱門關鍵字。不少人對新型病毒疫苗持觀望態度。那麼,除了常見的流感疫苗外,還有哪些疫苗是小朋友需要或建議接種,好更全面保障健康的呢?下文聽聽兒科專科朱蔚波醫生一一講解。

為何要接種疫苗?

疫苗主要是將病原體或其代謝物,經過人工處理而製成的自動免疫劑,能激活人體免疫系統並產生抗體,防禦一些由病毒、細菌或其他致病原所引起的傳染病,故接種疫苗到目前為止被認為是最有效預防傳染病的方法。以流感疫苗為例,衞生防護中心指出,流感疫苗對65歲以下人士提供的保護效用可達70%至90%(註1),是預防季節性流感及其併發症的有效方法。

有哪些兒童相關疫苗?

根據政府制訂的「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已為本地合資格初生至小學六年級兒童提供多項疫苗免費接種,預防多種常見於嬰兒和兒童的傳染病,包括:結核病、乙型肝炎、破傷風、百日咳、小兒麻痺症、肺炎球菌感染、水痘、麻疹、德國麻疹等(註2)。由2019/20學年起,政府已將HPV子宮頸癌疫苗接種納入此計劃,為就讀小五及小六的女童接種疫苗,以預防子宮頸癌(註3)。家長只要按照母嬰健康院以及子女就讀小學的疫苗接種安排,就能按時接種所需疫苗。

按此下載小冊子了解詳情

除此之外,為更全面保障兒童健康,家長亦可按需要考慮為子女接種其他不在上述接種計劃內的疫苗,包括:

流感疫苗流行性感冒可由多種類型的流感病毒引起。本港的流感高峰期一般是每年一至三月及七至八月,若受感染一般可在2-7天內痊癒,但也有可能出現支氣管炎及肺炎等併發症,嚴重可導致腦炎及死亡。現時政府對6個月至未滿12歲的兒童有資助計劃,每年一次(9歲以下兒童,首次需接受兩劑)(註4)。

輪狀病毒疫苗輪狀病毒是香港常見導致兒童腸胃炎的病毒,亦是全球引致兒童腹瀉的最常見病因之一。3個月至3歲的幼兒是高危患者,若受感染一般可在3-7天內痊癒,但幼童偶然會出現嚴重脫水的情況,病癒後並非終生免疫。供嬰兒使用的口服輪狀病毒疫苗能有效預防此感染。

乙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乙型流感嗜血桿菌感染多見於5歲以下兒童,對6至11個月嬰兒的入侵及破壞性特別強。若受感染可導致肺炎、腦膜炎、中耳炎及會厭炎等併發症,甚至出現呼吸困難等病徵。現時已有能有效預防乙型流感嗜血桿菌的疫苗。

甲型肝炎疫苗甲型肝炎主要經腸道傳染,病毒可透過被污染的食水、食物(尤其是貝殼類海產)或與患者接觸而傳染。若受感染可引致發燒、腹瀉、黃疸及急性肝炎,嚴重的更會肝臟衰竭。目前沒有特定藥物醫治甲型肝炎,小童接種甲型肝炎疫苗,能有效產生抗體增加免疫力。

6合1疫苗–採用無細胞混合疫苗把多種疫苗結合在一起(包括白喉、破傷風、百日咳、小兒麻痺、乙型流感嗜血桿菌、乙型肝炎疫苗),能大大減低疫苗注射的次數(一般可減6針),以及減低寶寶注射後出現副作用及不適的機會。一般建議寶寶於6-8星期大時開始注射第一針6合1疫苗。

接種疫苗會有副作用嗎?

不少人都關注接種疫苗後會否產生副作用,其實這視乎個別人士身體狀況而定。一般來說,疫苗的副作用都是輕微和短暫的,並且會在數天內消退。常見的疫苗副作用症狀包括:注射部位發紅、頭痛、肌肉疼痛、發燒等。每種疫苗的副作用都有所不同。但若有持續發燒、不適或出現嚴重過敏反應,就要盡快求醫。此外,若是對疫苗中的蛋白質,或是疫苗製造過程中使用的抗生素過敏的人士,接種任何疫苗前須讓醫療人員知道過敏情況,醫療人員會為疫苗接種再作評估及安排。

————————————————– ——

註1:https://www.chp.gov.hk/tc/features/100764.html#FAQ17(常見問題29)
註2:https://www.fhs.gov.hk/tc_chi/main_ser/child_health/ child_health_recommend.html
註3:https://www.chp.gov.hk/tc/features/102146.html
註4:https://www.chp.gov.hk/tc/features/46199.html#10002


BB打針五大迷思.jpg
26/8 月/2020

新手父母對BB安排打防疫針最傷腦筋,現時母嬰健康院提供嘅免費疫苗,並冇包括一D高危致命傳染病,例如腦膜炎雙球菌、水痘等。

想以最少嘅疫苗針數為BB提供最全面嘅保護,不如等兒科專科羅婉琪醫生為關心BB健康嘅你逐一解答BB打針嘅迷思啦️:

 


-p01.png
06/4 月/2020

日本脑炎是什么?

日本脑炎,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一种经蚊子传播的人、畜的共患病毒。在亚洲,它是病毒性脑炎肆虐的主因。日本脑炎几乎发生在所有亚洲国家,无论是温带、亚热带或热带地区均有个案出现,并透过已受感染的载体传到新的地区。目前,在世卫定义下的亚洲东南部和西太平洋地区共24个国家,估计受日本脑炎病毒感染风险影响的人数高达30亿。(注1)

在温带地区,日本脑炎病毒通常在四月或五月开始传播,并持续到九月或十月。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此病毒传播情况较少有季节性变化,但会在雨季会加剧。(注1)

传播方式

日本脑炎病毒是透过蚊子、猪只和水鸟传播的人、畜共患病毒。整个库蚊属(Culex) 皆可以传染日本脑炎病毒,常见的种类包括三带喙库蚊。当人类被受感染的蚊子叮咬,便会受病毒感染。日本脑炎不会人传人,因为它只会引致短暂的病毒血症。(注2)

现时日本脑炎病媒蚊 (三带喙库蚊) 在本港分布如下 (注3):

值得留意的是,除了本港有出现日本脑炎的病媒蚊外,日本脑炎乃本地猪只的风土病。(注4) 政府更于2016年在本地的另一种常见的库蚊 – 「致倦库蚊」中验出日本脑炎病毒。 由此可见,日本脑炎的威胁仍然存在。

临床症状与病征 (注5)

日本脑炎由受到感染到发病为四至十四天。病情轻微者除发烧及头痛外,一般不会有其他显著病征。大约每250个感染者中,便有一人出现严重日本脑炎病征。病情严重者则病发得快,并出现如下征状:

  • 头痛
  • 发高烧
  • 颈部僵硬
  • 神志不清、昏迷
  • 震颤、抽搐(尤其是儿童)及瘫痪等

治疗方法与后遗症 (注1,5)

日本脑炎并无特定的治疗方法。医生一般对患者施以支持性治疗。

在后遗症方面,严重日本脑炎个案的死亡率高达20-30%。另外三成严重个案皆会出现以下后遗症:

  • 智力问题
  • 神经障碍
  • 心理障碍
  • 身体残障

高危组

儿童患病风险较高:14岁以下儿童的患病率是15岁或以上人士的9倍1

预防方

世卫建议: 如果日本脑炎在当地属于优先处理的公共健康问题,日本脑炎疫苗应该纳入当地的国家疫苗注射计划之中。即使日本脑炎的确诊数目不多,只要当地环境条件适合日本脑炎病毒传播,如1:

  • 该地有可传播病毒的动物宿主
  • 生态环境适合病毒传播
  • 邻近国家或地区正在传播日本脑炎病毒,亦需要考虑注射日本脑炎疫苗。

现时本港已经有日本脑炎的疫苗,适合9个月大或以上的儿童及成年人接种。(注6)

另外,要避免受感染,需要做足基本防蚊措施,包括在身体外露的部位涂上有效防虫剂(含有DEET成分)。黄昏至黎明时分为病媒蚊最为活跃,应该避免在这些时分到郊外。(注5)

防蚊子传播的疾病的方法 (5)

  • 应穿着宽松、浅色的长袖上衣及长裤,并于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上含避蚊胺 (DEET)成分的有效蚊怕水或蚊怕膏。
  • 如房间没有空调设备,应装置蚊帐或防蚊网。
  • 使用家用杀虫剂杀灭成蚊,并遵照包装指示使用适当的份量。切勿向运作中的电器用品或火焰直接喷射杀虫剂,以免发生爆炸。
  • 在门窗等入口处放置蚊香或电蚊片/驱蚊液,防止蚊子飞进室内。
  • 防止积水
  • 把所有用过的罐子及瓶子放进有盖的垃圾桶内。
  • 每星期最少替植物换水一次,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
  • 紧盖所有贮水容器、水井及贮水池。
  • 确保冷气机底盘没有积水。
  • 所有渠道要保持畅通。
  • 将地面凹陷的地方全部填平,以防积水。

 

Reference: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Japanese encephalitis: WHO position paper. 2015.

注2. Misra UK, Kalita J. Overview: Japanese encephalitis. Prog Neurobiol 2010; 91: 108–120.

注3. Food and Environmental Hyigene Department, 2010. Distribution of Culex tritaeniorhynchus (JE vector survey 10/04-10/05). Avaliable at: <http://www.fehd.gov.hk/english/safefood/dengue_fever/je_before.pdf> [Accessed: October 24, 2016].

注4. Hong Kong Information Services Department. 市民應保持警覺預防日本腦炎. [homepage on the Internet]. 2016 [cited 2016 Aug 5]. Available from: 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608/04/P2016080400858.htm

注5. Centre for Health Protection. Communicable diseases – Japanese Encephalitis. 2016. doi:http://www.chp.gov.hk/en/content/9/24/28.html.

注6. Imojev package insert. May 2015 version.


06/4 月/2020

脑膜炎双球菌是什么?

在大多数国家,脑膜炎双球菌是导致患上脑膜炎和败血病的主因。脑膜炎双球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双球菌,它根据多醣胶囊的结构被分为12个血清群。大多数入侵性脑膜炎双球菌感染都是由含有A,B,C,X,W135或Y血清型多醣体的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

脑膜炎双球菌通常寄居住在人的鼻咽部份,不容易引起病征但容易经飞沫传播。健康人士身上的带有脑膜炎双球菌的机率由4%至35%不等。

临床特点

入侵性脑膜炎双球菌感染的征状通常在受感染后1至4天后出现。婴儿或幼童会出现发烧、拒食、烦躁不安、嗜睡、恶心、呕吐、腹泻、畏光和抽搐等症状。脑膜炎双球菌败血症的特征是出现点状或紫癜的出血性皮疹。年龄较大的儿童和成年脑膜炎患者出现的症状包括颈梗、畏光和精神涣散;而婴幼儿则会有发热、拒食及嗜睡等非特异性症状。除脑膜炎和败血病外,脑膜炎双球菌偶尔会引起关节炎,心肌炎,心包炎和眼内炎等疾病。

大部分未经治理的流行性脑膜炎和败血病都会致命。有高达10%的患者即使得到适当的照顾仍然会在出现征状后24至48小时内死亡。大约10至20% 的受脑膜炎双球菌感染的幸存者会有永久性的后遗症,如智力受损、失聪、癫痫或其他神经障碍等。

传播途径

此病主要经由直接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而传播。

治理方法

脑膜炎双球菌感染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患者须尽快接受抗生素治疗。与患者有紧密接触的人士则须接受医学监察,以察早期病征,并在有需要时服用预防性药物。

预防方法

保持个人及环境卫生,常洗手。

世界卫生组织之建议:在较少出现脑膜炎双球菌感染的国家和地区,高危人士,包括经常住在同一小区 (如寄宿在学校) 的儿童和年轻人应接种脑膜炎双球菌疫苗。前往此病肆虐的地区的旅客或留学生,亦应接种疫苗。此外,所有患有免疫力缺乏症如无脾症、 补体成分缺乏症或晚期艾滋病的人士都应该接种脑膜炎双球菌疫苗。现时预防A、C、W、Y血清型及预防B血清型脑膜炎双球菌的疫苗已在香港注册。

 


06/4 月/2020

甲型肝炎是一种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疾病,主要通过进食不洁的食物(如未经煮熟的贝壳类海产)和食水传染。患者会出现上吐下泻,发烧及黄胆等征状。甲型肝炎感染不会造成慢性肝病,也很少致命,但亦有机会出现使人衰弱的症状和可引致高死亡率的暴发性肝炎。

目前没有特定药物医治甲型肝炎,治疗方法主要是舒缓不适和保持营养及水分均衡。防疫注射的成效十分显著,是预防甲型肝炎的有效方法。建议前往或居住于甲型肝炎流行地区(如中国内地,东南亚等)的儿童接种。


06/4 月/2020

轮状病毒感染会破坏小肠绒毛尖端的成熟肠细胞,降低小肠的吸收能力,造成腹泻。它是全球导致5岁以下儿童患腹泻脱水的主因。轮状病毒肠胃炎主要病征包括发烧、呕吐和水状腹泻,情况一般会持续3至7天,幼童偶然会出现严重脱水的情况。

轮状病毒具高度传染性,主要透过粪口途径传播,亦可透过饮用或进食受污染的食水或食物,或接触受污染的对象表面传播。目前尚无任何药物可治疗轮状病毒感染,只能纾缓症状,如以静脉输液补充流失水分,防止脱水。供婴儿使用的口服轮状病毒疫苗能有效预防此感染。

接种时间

疫苗有供服用两剂及三剂两种。婴儿满六个星期大便可以接种。视乎不同牌子,婴儿需要于24或32周大前完成整个接种疗程:

– 出生后24周内完成2剂口服疫苗
– 出生后32周内完成3剂口服疫苗


06/4 月/2020

乙型流感嗜血杆菌(Hib)可以引发如肺炎、中耳炎、会厌炎及脑膜炎等严重入侵性疾病。细菌一般黏附在湿润的人体鼻咽黏膜,透过鼻咽分泌物或飞沫传播给其他人。九成以上的入侵性Hib疾病病例均在5岁以下的儿童身上发生。除了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之外,接种Hib疫苗是有效预防方法

多个国家及地区,如美国、英国、澳洲、新加坡及台湾等已将Hib疫苗纳疫苗计划,而卫生处则暂时未有将Hib疫苗纳入《香港儿童免疫接种计划》内。为了令孩子得到更全面的保护,家长可为孩子安排到私人诊所接种疫苗。现时,Hib疫苗已包含在五合一及六合一混合疫苗内,家长亦可安排小朋友独立注射Hib疫苗。


06/4 月/2020

四合一,五合一与六合一疫苗与混合疫苗有什么分别?

可预防疾病

四合一混合疫苗

五合一混合疫苗

六合一混合疫苗

白喉

O

O

O

破伤风

O

O

O

百日咳

O

O

O

小儿麻痹

O

O

O

乙型流感嗜血杆菌

X

O

O

乙型肝炎

X

X

O

預防以上疾病,如果用分開注射的方法,一般需要注射10針,如果用六合一配合五合一混合疫苗的方法,則最少只需注射4針。(選用不同注射時間表,注射針數可能有所不同,詳情請向醫護人員查詢)

 


© Platform Medical Cent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