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所引入家居照燈服務免疫下母子分離-p01-1200x801.jpg
20/12 月/2020

初生嬰兒皮膚及眼睛泛黃,多數因為肝臟未發育完成,難以分解體內的膽紅素,導致生理性黃疸。不少嬰兒在出生後5至7天黃疸指數會達到高峰,需要回醫院覆診照燈,甚至留院數日。

有診所引入家居照燈服務,以便新手父母租借家居照燈儀器,除了免除嬰兒留醫照燈時與母親分離之外,費用上也較一般私家醫院的費用更低。

六成足月兒會出現黃疸

嬰兒呱呱墜地,皮膚、眼睛卻開始泛黃,引得不少家長緊張。兒童專科醫生梁卓華指,足月兒大約有六成會出現黃疸,早產兒更高達八成。原因是初生嬰兒肝臟發育未完成,膽紅素聚集難以迅速處理,積存在體內形成生理性黃疸。他指,生理性黃疸一般在出生後2至3天出現,高峰期則是出生後5至7天,而到了出生後2至3周後,嬰兒的肝臟便能夠有效處理膽紅素,黃疸因此也會減退。如果體內血紅素過高,嬰兒會顯得軟弱、嗜睡、發燒、哭聲異常等症狀,除了留院「照燈」外,嚴重者或需要換血。

事實上,除了生理性黃疸外,亦有病理性黃疸,一般在出生後24至48小時內出現或者快速升高。梁卓華指,病理性黃疸的原因則較多,包括血色素太多、肝腸循環、感染疾病、恒河猴血型不合等等因素。

家居照燈治療黃疸系統組件輕巧 ,操作簡易,嬰兒需要用包被包住。(黃舒慧攝)家居照燈治療黃疸系統附有掛帶配件,當嬰兒在家進行照燈治療時,媽媽可如常餵哺母乳,毋須與嬰兒分離。(黃舒慧攝)

家居照燈可免母子分離

然而,兒科醫生林嘉儀表示,留院「照燈」若時間長,會影響建立親子關係及母乳餵哺。為解決相關問題,有診所引入可租用的家居照燈儀器,供輕微至中度黃疸的嬰兒選擇在診所或家中「照燈」;在新技術下,嬰兒只需用包被包囊保暖、照2至3天以退黃疸,而由於是用燈氈包住照燈,嬰兒無需佩戴眼罩,亦不會被灼傷;然而,若嬰兒留家中照燈,需每日到診所讓醫生監察情況。

兒科醫生劉成志指,新冠肺炎疫情下,在醫院除增加感染疫症的風險,覆診的病毒測試也令嬰兒受苦,家居照燈服務成為了疫情下另一個選擇。他指,現時一般私家醫院治理初生硬而黃疸照燈收費,大約是24小時住院費5000至6000元,醫生的診金另計,而家居照燈服務費用大約只有私家醫院費用的1/3。

林嘉儀指,家居照燈治療,嬰兒在家中就可以接受照燈治療,不用與母親親子分離,成效亦不錯。現時,家居照燈治療在美國、英國和澳洲已經很普遍。

兒科專科醫生林嘉儀(左)、劉成志(中)及梁卓華(右)。(黃舒慧攝)


-p01-1200x1200.jpg
20/12 月/2020

剛出生的嬰兒,由於肝臟未成熟,約有六成會出現黃疸情況,而當中有20%需要「照燈」退黃,若沒有及時處理可能導致「核黃疸」,造成永久神經功能障礙。以往照燈需要到醫院處理,不過現時亦有家居照燈服務可選擇,讓母嬰安在家中就可完成治療。

兒科專科醫生劉成志指出,母親分娩後一般住院2至4日出院,然而嬰兒黃疸多在第2至3天出現,到第6至7天為高峰期,「因此有可能在出院後、到健康院等檢查才發現『好黃』,如須再入院照燈既要面對母嬰分離,未能餵哺母乳,亦要作新冠病毒檢測,對新生兒也是一個創傷。」

肝臟未發育成熟
紅血球在新陳代謝中分解時會產生脂溶性間接膽紅素,再經過肝臟處理,轉變成水溶性的直接膽紅素,才可以經大小便排出。兒科專科醫生梁卓華表示,「如果生產間接膽紅素多於肝臟所能處理,便會積聚在體內並出現黃疸症狀。而新生嬰兒黃疸的原因可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前者主要因為肝臟未發育成熟,不能迅速處理膽紅素,一般出生後2至3星期黃疸便會減退。病理性黃疸原因更多,如蠶豆症、感染、先天代謝疾病等,而黃疸一般在出生後24至48小時就會出現或快速升高。」

忽略或致腦麻痹
除了全身皮膚和眼白變黃外,嬰兒黃疸還會有軟弱、嗜睡、吸吮力減弱、不喝奶、哭聲異常及發燒等徵狀,若黃疸指數急劇上升,可引致核黃疸,梁卓華解釋,「即膽紅素在腦部沉積,傷及中樞神經,可造成永久性的神經功能障礙,如認知障礙、過動或學習障礙,甚至腦麻痹、失聰及智障等。因此嬰兒若有黃疸,應即時求診。」

治療黃疸,主要利用光療(照燈),以波長430至490nm的藍光照射寶寶皮膚,改變膽紅素的結構並排出體外。如照燈也未能穩定嬰兒情況,就要考慮換血治療。

療效相若
傳統上黃疸嬰兒須到醫院接受照燈,其實外國已採用家居照燈多年,兒科專科醫生林嘉儀指,「家居照燈可減少母嬰分離時間,有助建立親子關係和方便母乳餵哺。美國於2011年一個大型回顧研究顯示,家居照燈治療和傳統照燈治療,於治療時間、膽紅素水平下降率和治療失敗率並沒有差異。只要新生兒是足月出生、出生體重在正常範圍、膽紅素指數於14至18umol/dl範圍、沒有病理性黃疸等高危因素,父母又可掌握儀器操作、定時觀察嬰兒情況及依時覆診,便適合採用家居照燈。」

減輕負擔
使用家居照燈治療,只須使用光纖板和包被包裹嬰兒身體,由於同時照射胸腹和背部,可加大照射面積增加療效;除了往返醫務所、洗澡和換尿片,其他時間都可持續照燈。配合肩帶使用,就無礙媽媽親親孩子。值得一提的是,租用家居照燈服務費用大約是一般私家醫院照燈費用的三分一,可以減輕新生兒父母的負擔。

設有兩塊光纖板,可同時照射嬰兒的胸腹和背部。

(左起)劉成志、梁卓華及林嘉儀。


-不容忽視-p01-1200x803.jpg
14/12 月/2020

多年前的一椿舊事。一位女士抱着初生寶寶到急症室求醫,她的面上找不到初為人母的喜悅,反而是焦急不安。

急症室醫護人員很快發現BB的問題。BB的皮膚及眼白呈現黃色,是很明顯的黃疸徵狀,檢測亦證實,黃疸水平極高。BB的精神很差,沒有反應,醫護人員即時收症送上兒科病房。

初生嬰兒出現黃疸是常見現象,絕大部分不會影響健康,此類屬於生理性黃疸,在嬰兒出生後約兩星期會慢慢消退。不過,極少數的病理性黃疸,可以帶來嚴重後果,就好像筆者多年前遇到的這宗不幸個案。

筆者所屬的兒科部門,立即做各種檢查查找BB的病因。發現血液感染指數極高,原來是細菌感染引致溶血,即大量紅血球分解,產生膽紅素積聚體內。BB的情況不樂觀,除了細菌入血引致敗血症之外,亦出現嚴重黃疸併發症——核黃疸。

醫療團隊立即為BB照燈及作換血治療,雖然膽紅素水平已快速下降,可是部分腦細胞已受破壞,BB的聽力未有受損,但出現腦癱,對長遠發展造成一定影響。

回想起來,BB足月出生,媽媽分娩過程順利,出院時健康亦無問題。媽媽已遵醫護人員指示,為寶寶約期到母嬰健康院跟進,但未到期覆診,媽媽已觀察到寶寶的表現異常。

這個病例正好說明,嚴重的黃疸可以突然而來,為人父母要留意初生嬰的反應,若情緒出現兩極化,即BB並非肚餓,又不是大小便引致不適要換尿片,但情緒不明所以的暴躁;另一個極端情況,是BB不尋常地對外界沒有反應,精神及食慾不振,非常嗜睡,連吃奶的興趣也沒有。這時候,家長就要諮詢醫護人員的專業意見,了解背後原因,及早治療。

Adapted from AM730


BB在家居照燈-p01-v2.jpg
04/11 月/2020

黃疸BB…家居照燈…方便安心

新生嬰兒的肝臟因未發育成熟,未能迅速處理過多的膽紅素,並且積存體內,形成生理性黃疸。本港每10個新生嬰兒中,就有6至8個有黃疸。
黃疸一般在嬰兒出生後第2至3天出現,高峰期為出生後5至7天。黃疸大致分為生理性及病理性,前者只需觀察或照燈治療便可,後者要對症治療。向來治療黃疸須住院接受光療,即是俗稱的照燈。現時香港已引入了家居照燈,不但避免住院的交叉感染風險,特别是現在冠狀病毒仍然肆虐,而且費用較私家醫院收費便宜,亦可減少「母子分離」的時間,不妨礙餵哺母乳,間接地減低了產後情緒波動甚至抑鬱的情況。
想知道更多的資料,可向下列醫務中心查詢:
沙田(606):2603 2030
沙田(806):2603 1013
尖沙咀:2217 0123

© Platform Medical Cent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