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譜系障礙

2020-04-06 by 栢峰
.jpeg

自閉症譜系障

自閉症譜系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是一種發展障礙,孩子在社交溝通和行為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困難。其中部分孩子亦可能于認知、智力、語言和情緒的發展有差異。隨著診斷標準的更新(DSM-V),以往的名稱如自閉症、亞氏保加症、高功能自閉症、自閉症傾向、自閉症征狀、非典型自閉症、待分類的廣泛性發展障礙等,已歸納統稱為「自閉症譜系障礙」。

自閉症譜系障礙普遍嗎?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 2016年的資料,每54名孩子當中便有一名被診斷為自閉症譜系障礙,男女比例約為4.3比1。當中部份情況輕微,但有部份同時診斷為智力障礙(33%)或其他情緒問題。

自閉症譜系障礙的成

目前研究顯示,並非單一原因導致,確實成因亦在研究當中。以下原因有部分可能導致自閉症譜系障礙:遺傳因素或基因突變、腦內傳導物質(例如血清素)異常、腦部結構異常、先天性新陳代謝病、懷孕期間受到藥物(例如抗癲癇藥)影響。過往有個別研究懷疑疫苗注射與自閉症普系有關聯,然而後來的更多的大型研究證實沒有關連,而孩子沒有注射疫苗,也有一定程度的風險受到傳染病感染。

自閉症譜系障礙的征狀及診

自閉症譜系的診斷,需要經過臨床的詳細評估,並排除其他發展障礙。每個自閉症譜系障礙兒童的表現都不同,有時甚至很大差異。根據DSM-V診斷標準,臨床征狀包括社交及行為兩大範疇:

社交方面:

不同的社交場合中,孩子在溝通和社交互動有以下三種障礙/困難:

  1. 社交互動能力困難
    • 冷漠、被動
    • 不恰當的過分熱情
    • 較喜歡獨自玩耍
    • 很少注意其他同伴
    • 強行拉別人的手作為工具
    • 缺乏眼神接觸
    • 甚少與人分享(興趣、情感)
    • 抗拒別人接觸他的身體,或不恰當的接觸別人的身體
    • 難以跟別人打開或持續話題
  2. 非語言溝通困難
    • 欠缺眼神接觸
    • 較少用手指向物件以表示需要
    • 缺乏面部表情
    • 說話時使用不當音調,語氣刻板
  3. 發展人際關係困難
    • 很少注意其他同伴
    • 難以調整行為以配合各種社交環境
    • 很難投入需要想像力的遊戲
    • 結交朋友方面遇到困難
    • 較難與人建立友誼

行為方面:

另外,日常行為方面,亦曾經或正在出現以下行為問題,並且符合以下至少兩種行為:

  1. 重複行為
    • 刻板重複的身體動作行為(例如,拍動雙手,前後搖晃身體、頭部、室內繞圈、自轉等)
    • 重複行為: 如排列物品、開關櫃門、轉動車輪、開關燈光按鈕等
    • 重複背誦說話、重複詢問同一問題
  2. 固執行為/ 拒絕日常的改變
    • 堅持跟隨相同及刻板的常規、日程、或做事的次序、規律
    • 較難適應生活上的轉變
    • 千篇一律的遊戲方式
    • 抗拒或較難接受新的食物、環境和事物
  3. 狹隘興趣
    • 沉溺於某一種或幾種刻板、狹隘的興趣,而其注意集中的程度異於尋常( 如數字、英語詞彙、巴士路線、巴士/車輛型號、標記、地鐵站名、地圖、日曆,動植物等資料)
    • 對物件的某部分有不尋常的興趣(例如車輪,門膠)
  4. 感官反應異常
    • 過高或過低的感官反應: 例如對某些聲音、質感,產生驚恐或過分追求的反應、凝視某些光源及動態(如轉動的物件)

自閉症譜系障礙會怎樣影響兒童的發展

自閉症譜系障礙是影響社交及行為的發展障礙,征狀會通過訓練得到改善。一般而言,征狀會於一至兩歲開始明顯,家長可能會發現孩子的言語或其他方面發展遲緩,或者社交反應未如同齡孩子,部分孩子可能會出現較明顯的行為問題如重複行為或狹隘興趣。言語發展遲緩除了有機會影響學習外,亦會增加兒童的社交困難。有些情況比較微的孩子,征狀一般於幼兒期並不明顯,因而較難察覺。隨著孩子年齡漸長,生活環境對社交的期望提升,征狀可能會漸漸被察覺,例如對某些事物過份固執,對某些東西或興趣不尋常地沉迷,較難理解不同社交場合的社交規範或「潛規則」等。對孩子來說,社交障礙會對他們融入社交關係,結交朋友,維繫友誼造成困難。因此可能于學業,工作上遇到更多不同的挑戰。這些困難亦會于成年期持續影響孩子,持續的社交技巧訓練,能對孩子的成長有正面的幫助。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的資料顯示,自閉症譜系障礙的兒童,當中有約三分一同時診斷為智力障礙,另外亦有部分同時被診斷為專注力失調/過度活躍症( ADHD),讀寫障礙,抽動症、發展性協調障礙等。另外,由於學習及社交上容易遇到困難,有部分兒童可能同時出現情緒的問題如焦慮症的征狀。

如確診自閉症譜系障礙,有什麼治療方法

自閉症譜系障礙的治療,主要是行為訓練,暫時並沒有藥物治療。行為治療的目的是提升孩子的社交動機,及建立有效的社交溝通技巧,讓孩子更能融入社交關係。部分行為訓練亦針對孩子的行為問題,及感覺統合問題。

不同的行為訓練模式各有好處,無論家長選擇那種訓練模式,治療愈早期開始,配合密集及持久的訓練,會對兒童更有幫助。家長及老師的一致性亦能大大增加成效。

較為普及的有以下的訓練模式:

  1. 行為策略:
  • 應用行為分析學習法(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簡稱ABA,將學習目標有系統地分為多個簡易步驟去教授,再配合獎勵方法及重複練習的方式,讓兒童逐漸掌握新技巧。
  • 圖片交換溝通系統(Picture Exchange Communication System, PECS)

2. 互動策略:

  • 發展性個別差異、關係本位模式(DIR)(又稱地板時間Floor Time) 由孩子作主導的,針對孩子的發展階段和興趣製造一個遊戲的環境,提升孩子的互動技巧及社交能力。

3. 認知策略:

  • 社交情景故事( Social stories):透過不同的社交故事,讓孩子瞭解不同社交情景或場合的社交技巧及規範。
  • 心智解讀訓練( Theory of Mind): 訓練孩子透過觀察和思考,解讀別人的想法、動機、感受、情緒等

4. 環境策略:

  • 結構化教學(Treatment and Education of Autistic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handicapped Children, TEACCH) 利用孩子在視覺上的強項和對程式法規的堅持,運用「視覺安排」和「建立常規」這兩個策略,透過有系統的安排和程式時間表,來設計和支援教學,讓兒童能明白和預測環境的要求,建立常規及減少行為問題。

家長可參考醫生的意見去選擇治療方案,以針對孩子的需要。對於一些未經科學或臨床證實的治療,尤其入侵性的治療,可能對孩子造成傷害,家長更應諮詢醫生的意見。

如懷疑孩子有自閉症譜系障礙,家長應該怎麼辦?

如家長對孩子的發展有擔心,應儘早尋求專業人士的意見。家長可詢問兒科醫生的意見,並由兒科醫生或臨床心理學家作全面的發展評估;或到衛生署母嬰健康院進行初步評估及轉介至兒童體能智力評估中心。

社區支援:

社會福利署轄下的學前兒童複康服務為六歲以下的學前兒童提供相應的訓練。當中包括認知,言語治療,職業治療,物理治療等。完全評估後,付合準則的完童可經由兒科醫生或臨床心理學家轉介輪候社會福利署轄下的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EETC),到校服務(OPRS)、幼稚園暨幼兒中心兼收弱能兒童計畫(ICCC)接受訓練,或入讀特殊幼兒中心(SCCC)。

對於入讀主流學校的自閉症譜系障礙的兒童,教育局會為教師就學童所需的特殊教學策略及行為管理提供指引及支援。而部分有需要的兒童,會根據其智力程度,安排入讀特殊學校。

© Platform Medical Cent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