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在家居照燈-p01-v2.jpg
04/11 月/2020

黃疸BB…家居照燈…方便安心

新生嬰兒的肝臟因未發育成熟,未能迅速處理過多的膽紅素,並且積存體內,形成生理性黃疸。本港每10個新生嬰兒中,就有6至8個有黃疸。
黃疸一般在嬰兒出生後第2至3天出現,高峰期為出生後5至7天。黃疸大致分為生理性及病理性,前者只需觀察或照燈治療便可,後者要對症治療。向來治療黃疸須住院接受光療,即是俗稱的照燈。現時香港已引入了家居照燈,不但避免住院的交叉感染風險,特别是現在冠狀病毒仍然肆虐,而且費用較私家醫院收費便宜,亦可減少「母子分離」的時間,不妨礙餵哺母乳,間接地減低了產後情緒波動甚至抑鬱的情況。
想知道更多的資料,可向下列醫務中心查詢:
沙田(606):2603 2030
沙田(806):2603 1013
尖沙咀:2217 0123

BB打針五大迷思.jpg
26/8 月/2020

新手父母對BB安排打防疫針最傷腦筋,現時母嬰健康院提供嘅免費疫苗,並冇包括一D高危致命傳染病,例如腦膜炎雙球菌、水痘等。

想以最少嘅疫苗針數為BB提供最全面嘅保護,不如等兒科專科羅婉琪醫生為關心BB健康嘅你逐一解答BB打針嘅迷思啦️:

 


-行為問題.jpg
07/4 月/2020

儿童发展评估服务由儿科医生或临床心理学家进行,评估范畴包括:

  • 自闭症谱系障碍
  • 专注力失调/过度活跃症
  • 发展迟缓(大肌肉/小肌肉/言语发展)
  • 行为问题
  • 情绪问题(例如焦虑)
  • 怀疑读写障碍

-p01.png
06/4 月/2020

日本脑炎是什么?

日本脑炎,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一种经蚊子传播的人、畜的共患病毒。在亚洲,它是病毒性脑炎肆虐的主因。日本脑炎几乎发生在所有亚洲国家,无论是温带、亚热带或热带地区均有个案出现,并透过已受感染的载体传到新的地区。目前,在世卫定义下的亚洲东南部和西太平洋地区共24个国家,估计受日本脑炎病毒感染风险影响的人数高达30亿。(注1)

在温带地区,日本脑炎病毒通常在四月或五月开始传播,并持续到九月或十月。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此病毒传播情况较少有季节性变化,但会在雨季会加剧。(注1)

传播方式

日本脑炎病毒是透过蚊子、猪只和水鸟传播的人、畜共患病毒。整个库蚊属(Culex) 皆可以传染日本脑炎病毒,常见的种类包括三带喙库蚊。当人类被受感染的蚊子叮咬,便会受病毒感染。日本脑炎不会人传人,因为它只会引致短暂的病毒血症。(注2)

现时日本脑炎病媒蚊 (三带喙库蚊) 在本港分布如下 (注3):

值得留意的是,除了本港有出现日本脑炎的病媒蚊外,日本脑炎乃本地猪只的风土病。(注4) 政府更于2016年在本地的另一种常见的库蚊 – 「致倦库蚊」中验出日本脑炎病毒。 由此可见,日本脑炎的威胁仍然存在。

临床症状与病征 (注5)

日本脑炎由受到感染到发病为四至十四天。病情轻微者除发烧及头痛外,一般不会有其他显著病征。大约每250个感染者中,便有一人出现严重日本脑炎病征。病情严重者则病发得快,并出现如下征状:

  • 头痛
  • 发高烧
  • 颈部僵硬
  • 神志不清、昏迷
  • 震颤、抽搐(尤其是儿童)及瘫痪等

治疗方法与后遗症 (注1,5)

日本脑炎并无特定的治疗方法。医生一般对患者施以支持性治疗。

在后遗症方面,严重日本脑炎个案的死亡率高达20-30%。另外三成严重个案皆会出现以下后遗症:

  • 智力问题
  • 神经障碍
  • 心理障碍
  • 身体残障

高危组

儿童患病风险较高:14岁以下儿童的患病率是15岁或以上人士的9倍1

预防方

世卫建议: 如果日本脑炎在当地属于优先处理的公共健康问题,日本脑炎疫苗应该纳入当地的国家疫苗注射计划之中。即使日本脑炎的确诊数目不多,只要当地环境条件适合日本脑炎病毒传播,如1:

  • 该地有可传播病毒的动物宿主
  • 生态环境适合病毒传播
  • 邻近国家或地区正在传播日本脑炎病毒,亦需要考虑注射日本脑炎疫苗。

现时本港已经有日本脑炎的疫苗,适合9个月大或以上的儿童及成年人接种。(注6)

另外,要避免受感染,需要做足基本防蚊措施,包括在身体外露的部位涂上有效防虫剂(含有DEET成分)。黄昏至黎明时分为病媒蚊最为活跃,应该避免在这些时分到郊外。(注5)

防蚊子传播的疾病的方法 (5)

  • 应穿着宽松、浅色的长袖上衣及长裤,并于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上含避蚊胺 (DEET)成分的有效蚊怕水或蚊怕膏。
  • 如房间没有空调设备,应装置蚊帐或防蚊网。
  • 使用家用杀虫剂杀灭成蚊,并遵照包装指示使用适当的份量。切勿向运作中的电器用品或火焰直接喷射杀虫剂,以免发生爆炸。
  • 在门窗等入口处放置蚊香或电蚊片/驱蚊液,防止蚊子飞进室内。
  • 防止积水
  • 把所有用过的罐子及瓶子放进有盖的垃圾桶内。
  • 每星期最少替植物换水一次,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
  • 紧盖所有贮水容器、水井及贮水池。
  • 确保冷气机底盘没有积水。
  • 所有渠道要保持畅通。
  • 将地面凹陷的地方全部填平,以防积水。

 

Reference: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Japanese encephalitis: WHO position paper. 2015.

注2. Misra UK, Kalita J. Overview: Japanese encephalitis. Prog Neurobiol 2010; 91: 108–120.

注3. Food and Environmental Hyigene Department, 2010. Distribution of Culex tritaeniorhynchus (JE vector survey 10/04-10/05). Avaliable at: <http://www.fehd.gov.hk/english/safefood/dengue_fever/je_before.pdf> [Accessed: October 24, 2016].

注4. Hong Kong Information Services Department. 市民應保持警覺預防日本腦炎. [homepage on the Internet]. 2016 [cited 2016 Aug 5]. Available from: 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608/04/P2016080400858.htm

注5. Centre for Health Protection. Communicable diseases – Japanese Encephalitis. 2016. doi:http://www.chp.gov.hk/en/content/9/24/28.html.

注6. Imojev package insert. May 2015 version.


06/4 月/2020

脑膜炎双球菌是什么?

在大多数国家,脑膜炎双球菌是导致患上脑膜炎和败血病的主因。脑膜炎双球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双球菌,它根据多醣胶囊的结构被分为12个血清群。大多数入侵性脑膜炎双球菌感染都是由含有A,B,C,X,W135或Y血清型多醣体的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

脑膜炎双球菌通常寄居住在人的鼻咽部份,不容易引起病征但容易经飞沫传播。健康人士身上的带有脑膜炎双球菌的机率由4%至35%不等。

临床特点

入侵性脑膜炎双球菌感染的征状通常在受感染后1至4天后出现。婴儿或幼童会出现发烧、拒食、烦躁不安、嗜睡、恶心、呕吐、腹泻、畏光和抽搐等症状。脑膜炎双球菌败血症的特征是出现点状或紫癜的出血性皮疹。年龄较大的儿童和成年脑膜炎患者出现的症状包括颈梗、畏光和精神涣散;而婴幼儿则会有发热、拒食及嗜睡等非特异性症状。除脑膜炎和败血病外,脑膜炎双球菌偶尔会引起关节炎,心肌炎,心包炎和眼内炎等疾病。

大部分未经治理的流行性脑膜炎和败血病都会致命。有高达10%的患者即使得到适当的照顾仍然会在出现征状后24至48小时内死亡。大约10至20% 的受脑膜炎双球菌感染的幸存者会有永久性的后遗症,如智力受损、失聪、癫痫或其他神经障碍等。

传播途径

此病主要经由直接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而传播。

治理方法

脑膜炎双球菌感染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患者须尽快接受抗生素治疗。与患者有紧密接触的人士则须接受医学监察,以察早期病征,并在有需要时服用预防性药物。

预防方法

保持个人及环境卫生,常洗手。

世界卫生组织之建议:在较少出现脑膜炎双球菌感染的国家和地区,高危人士,包括经常住在同一小区 (如寄宿在学校) 的儿童和年轻人应接种脑膜炎双球菌疫苗。前往此病肆虐的地区的旅客或留学生,亦应接种疫苗。此外,所有患有免疫力缺乏症如无脾症、 补体成分缺乏症或晚期艾滋病的人士都应该接种脑膜炎双球菌疫苗。现时预防A、C、W、Y血清型及预防B血清型脑膜炎双球菌的疫苗已在香港注册。

 


06/4 月/2020

甲型肝炎是一种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疾病,主要通过进食不洁的食物(如未经煮熟的贝壳类海产)和食水传染。患者会出现上吐下泻,发烧及黄胆等征状。甲型肝炎感染不会造成慢性肝病,也很少致命,但亦有机会出现使人衰弱的症状和可引致高死亡率的暴发性肝炎。

目前没有特定药物医治甲型肝炎,治疗方法主要是舒缓不适和保持营养及水分均衡。防疫注射的成效十分显著,是预防甲型肝炎的有效方法。建议前往或居住于甲型肝炎流行地区(如中国内地,东南亚等)的儿童接种。


06/4 月/2020

轮状病毒感染会破坏小肠绒毛尖端的成熟肠细胞,降低小肠的吸收能力,造成腹泻。它是全球导致5岁以下儿童患腹泻脱水的主因。轮状病毒肠胃炎主要病征包括发烧、呕吐和水状腹泻,情况一般会持续3至7天,幼童偶然会出现严重脱水的情况。

轮状病毒具高度传染性,主要透过粪口途径传播,亦可透过饮用或进食受污染的食水或食物,或接触受污染的对象表面传播。目前尚无任何药物可治疗轮状病毒感染,只能纾缓症状,如以静脉输液补充流失水分,防止脱水。供婴儿使用的口服轮状病毒疫苗能有效预防此感染。

接种时间

疫苗有供服用两剂及三剂两种。婴儿满六个星期大便可以接种。视乎不同牌子,婴儿需要于24或32周大前完成整个接种疗程:

– 出生后24周内完成2剂口服疫苗
– 出生后32周内完成3剂口服疫苗


06/4 月/2020

乙型流感嗜血杆菌(Hib)可以引发如肺炎、中耳炎、会厌炎及脑膜炎等严重入侵性疾病。细菌一般黏附在湿润的人体鼻咽黏膜,透过鼻咽分泌物或飞沫传播给其他人。九成以上的入侵性Hib疾病病例均在5岁以下的儿童身上发生。除了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之外,接种Hib疫苗是有效预防方法

多个国家及地区,如美国、英国、澳洲、新加坡及台湾等已将Hib疫苗纳疫苗计划,而卫生处则暂时未有将Hib疫苗纳入《香港儿童免疫接种计划》内。为了令孩子得到更全面的保护,家长可为孩子安排到私人诊所接种疫苗。现时,Hib疫苗已包含在五合一及六合一混合疫苗内,家长亦可安排小朋友独立注射Hib疫苗。


.jpeg
06/4 月/2020

什麼是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Hyperactivity, AHDH) ?

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的主要徵狀包括專注力弱、 過度活躍和行為較衝動。

根據DSM V的診斷準則,徴狀必須最少持續6個月,並於12歲前出現,而且在多於2個環境下符合診斷準則(如在家, 學校,與朋友相處)及影響到社交、學業或工作。

徴狀包括:

專注力不足的徵狀:

  • 難以注意細節,容易犯不小心的錯誤
  • 難以長時間專注於同一件事情,如:學習、日常活動、遊戲
  • 難以細心聆聽別人的說話
  • 難以按照指引做事,經常無法完成日常事務
  • 做事經常缺乏條理,難以自己妥善安排和組織學習和活動
  • 抗拒或逃避需要全神貫注的事情
  • 經常遺失日常學習或活動的所需用品
  • 很容易受週遭環境或事情影響而分心
  • 常遺忘日常生活中已安排的活動(善忘)

過度活躍、衝動行為的徵狀:

  • 難以安靜地遊玩或參與靜態活動
  • 無時無刻也在活動,像一部不會停下來的機器
  • 太多說話(多言)
  • 問題還未問完,便搶著回答
  • 難以在遊戲或日常活動中輪候或排隊
  • 常中途打擾或騷擾別人的活動或談話
  • 在不適當的場合四處跑或攀爬
  • 常手舞足蹈,或在座位上不停地扭來扭去,難以安靜下來
  • 在課室或需要安坐的場合,經常擅自離座

根據以上診斷準則,大致可分為三類:

  1. 專注力不足型
  2. 過度活躍/衝動型
  3. 混合型

這些徵狀容易對孩子的學習和社交生活上造成一定的困難,甚至可能導致影響情緒或自我形象。硏究發現,部分徵狀較明顯及持續至成年階段的患者,可能會影響工作,及增加人際衝突、打架、濫藥等情況。以往這些孩子可能被誤解,被標標籤為「百厭」或「懶散」。然而通過對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的了解,並及早為孩子進行評估和適切的治療,可以大大減低對孩子的學習和日常生活的影響。

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普遍嗎?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中心2016年統計的數據,約9.4% 的兒童患有此症,而男生比例較多(男童12.9%,女童5.6%)。在香港,根據衞生署兒童體能智力測驗服務的資料顯示,在 2016 年確診的新症中, 男女比例約為 3 比 1。

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的成因

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並不是單一成因,遺傳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如家族中有成員,尤其父母及兄弟姊妹確診,患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的機會比一般人為高。

根據研究顯示,患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的腦部結構及功能有以下異常:

  • 大腦及小腦的體積較一般人輕微細少
  • 前腦( 前額葉)功能較弱
  • 小腦功能較弱
  • 較小的基底神經節
  • 腦神經傳導物質如多巴胺水平失調

這些異常,影響腦部負責執行功能的區域,令患者的工作記憶、專注力、行為與情緒的控制、安排及組織工作的能力較弱,導致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的徴狀。

家庭的管教及環境並不會導致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但會影響病情的嚴重程度、影響行為及對生活造成影響。

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

患有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的兒童於兒童時期可能導致發生意外或受傷的機會增加,亦於求學階段影響學習。於人際關係方面,亦可能因為欠缺耐性而容易與人產生磨擦。孩子有機會因為學習及社交上的挫敗而産生焦慮,抑鬱等情緒問題,更有機會影響個人自信。部分兒童可能同時患上其他發展障礙,例如讀寫障礙、發展性協調障礙或其他行為及情緒問題(如焦慮症)。成年的患者,可能會影響工作,及增加人際衝突、打架、濫藥、情緒問題等情況。

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的有什麼治療方法?

根據研究,藥物治療及行為治療為最有效的治療方法,而兩者合併治療的效果更遠超於單一方法。對於六歲或以上的患者而徵狀比較嚴重,藥物治療能改善的專注力,及減低過度活躍及衝 動等徵狀;而兒童的行為,尤其學習上的問題及反叛性的行為,必須配合適當的行為治療,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及家長有效的管教方法去改善。

六歲以下的兒童,由於未有太多大型研究及數據支持藥物治療用於這個年齡層,行為治療為主要治療方案,目標是訓練情緒處理技巧,提升人際關係技巧,提升解難技巧等。行為治療亦要佩合家長的正面及有效的管教技巧,以及老師在學校的適當教學策略。例如:活動前給予淸晰目標及指引,把工作步驟拆開,步驟之間給予適當的休息時間,持續鼓勵及予以讚賞,工作或活動時減低外界或週邊的干擾,減少造成分心的機會。課堂上,老師可安排孩子坐位較為接近老師,多給予口頭或視覺提示,或安排能給予孩子提點的同學坐在附近。亦可安排一些小任務給孩子,讓他/她更投入課堂及增加自信心。

嚴重個案而行治療未能有效改善徵狀,則可能需要加上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方面,主要為為兩類。大部分情況中樞神經刺激劑為首選,目的為提升腦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以達至提升的專注力。常用藥物有「哌醋甲酯」 (methylphenidate),如「利他林」 (Ritalin) 及「專注達」(Concerta)。研究顯示,75%的患者服藥後專注力有明顯改善,過度活躍及衝動行為亦減少。藥物有長效及短效,醫生會按兒童的情況及需要而選擇。

藥物常見的副作用,包括食慾不振、失眠、影響睡眠質素、難於入睡、腸胃不適、作嘔、肚痛、體重下降、肌肉抽搐、頭痛、情緒低落或焦慮,煩躁不安等。不過,這些副作用通常都

是輕微和短暫的,一般可以調教劑量及服藥時間而改善。

另一類藥物為非中樞神經刺激劑,一般用於中樞神經刺激劑無效的個案,如「抗抑鬱劑」 (Clonidine, Imipramide 「丙咪嗪」,「阿托莫西汀」(atomoxetine)(「斯得瑞」(Strattera)。

若懷疑孩子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家長應該什麼?

若家長懷疑孩子有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可以尋求兒科醫生或精神科醫生進行詳細的發展及行為評估,並為確診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的兒童提供藥物治療及安排適當的行為治療。學前兒童如同時確診其他發展障礙,如學習障礙等,可經由兒科醫生或臨床心理學家轉介輪候社會福利署轄下的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EETC),到校服務(OPRS)、幼稚園暨幼兒中心兼收弱能兒童計劃(ICCC)接受訓練。

教育局亦會為學齡兒童安排教育心理學家為教師和兒童在校內提供支援。坊間亦不少非政府機構亦有舉辦兒童行為培訓和提供家長支援


© Platform Medical Cent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