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情绪:包括喜乐、嬲怒、伤心、紧张等。我们一般会想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 以减低对生活及自己的精神健康造成影响。
我们遇见一些不肯定的事情、害怕的东西、或自己没有信心去做的事情, 出现一些紧张和担心的情绪是正常反应。这些情绪反应一般比较短暂, 很少对身体或心理上造成影响。然而如果这些担心、焦虑的情绪,持续或经常出现, 而程度比较严重, 便有机会患上焦虑症。焦虑症并不是成年人的专利, 过往我们可能会对成年人的焦虑症比较熟悉, 然而小孩子跟成年人一样也有不同的情绪, 焦虑症也有可能在幼儿期出现,影响儿童的心智发展。
许多人都会对一些事物较为害怕,或在生活中因面对压力而感到紧张,这也是很正常的心理反应。儿童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机会出现不同种类的焦虑问题。而且现代社会生活的小孩子, 同样需要面对不同的挑战和压力例如学习,朋辈之间的关系等。因此,焦虑症在儿童期出现并不罕见,但因为儿童期的焦虑症状, 跟成年人的表现不一样,往往会被忽视,并不容易察觉因此家长和老师需要细心观察,才能容易及早发现。若儿童的焦虑和担心的情绪, 程度严重和不合理,家长就要特别留意。
儿童的焦虑症一般有以下几种:
1.广泛性焦虑(General Anxiety Disorder)
孩子对日常生活很多不同类别的事物,都出现不同程度,或不合理的担心或恐惧。例如对即将要面对的事情如考试、去一个新的地方、参与课外活动等,产生不合情理的担心;或对家人,朋友产生不合理或没有依据的忧心,例如无故地担心他们会出现意外、健康出现问题等。这些担心的情绪,程度一般超越预期,而且即使解释没有理据需要担心,孩子亦不能控制自己的焦虑情绪,并经常处于紧张的状态。部分孩子亦可能出现身体上的征状,如难以入睡、肌肉紧张,肚痛、头痛等,甚至影响学习或其他日常生活的专注能力。
2.社交焦虑( Social Anxiety)
儿童约九个月至一岁开始会懂得分辨父母或陌生人,并且开始对陌生人比较紧张,属于正常的发展阶段。这种紧张的表现,一般会随着孩的成长逐渐改善。然而当孩子成长后,当面对较不熟悉的人或陌生人,每次都变得非常紧张,导致孩子害怕,甚至逃避与陌生接触。他们亦很害怕在台上表演或参与社交活动如生日会,并担心自己会成为别人的目光焦点,很害怕做错事,说错话。
3.分离焦虑( Separation Anxiety)
成长中的孩子一般都对父母或照顾者较为依附,然而如果这种依附的情况与其年龄及发展阶段不符或过度,甚至即使分离片刻也很害怕与父母分开,便可能是分离焦虑。
4.选择性缄默症( Selective Mutism)
孩子持续在某些场合(如学校)拒绝说话,但在他们认为安全和熟悉的环(如家里),面对熟悉的人,便表现得非常自然,正常地用语言与别人沟通。
5.特定恐惧( Specific Phobia)
孩子对特定的事物,例如动物、昆虫、打针、血、黑暗的环境等表现得非常恐惧。
孩子通常会不愿意面对这些令他们焦虑的事物或情境,如无法避免时,他们会表现得非常焦虑,甚至发脾气,大叫大嚷。
情况比较严重的,有机会会因为身体时常处于紧张的状态,导致容易疲倦,难以集中精神。
焦虑症会影响儿童那些方面的发展?
焦虑症的孩子一般会比较被动,倾向负面的想法,不愿意作出新尝试。有机会因而影响学业,人际关系,并可能影响日常生活。部分孩子亦有可能出现身体上的症状例如头痛,肚痛,肌肉酸痛和心悸等。儿童一般对自己的情绪都较难用言语清晰地表达,家长亦未必容易察觉儿童的担忧。因此家长宜多留意儿童的行为转变。如果孩子在某些情况下很容易发脾气,行为突然作出改变,甚至时常出现一些身体上的不适,便有机会是出现焦虑问题的症状。
如情况未能作出改善或不被发现,有机会持续至成年,并且增加患抑郁症的机会。
儿童焦虑症普遍吗?
根据外国及香港的数据约10%儿童受影响,而当中女孩受影响的机会比男孩高。
焦虑症的成因是甚么?
焦虑症是由生理、心理和环境等因素影响,导致焦虑问题。焦虑症患者的脑神经传导物例如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素失去平衡。家族有遗传史亦增加患焦虑症的机会。如果孩子性格比较容易紧张,想法倾向负面,亦有机会容易患上焦虑症。孩子过往的经验,成长环境和学习经历,以至于父母对孩子面对失败和恐惧的处理方法,也会对影孩子患焦虑症的机会产生影响。
如孩子有焦虑问题/焦虑症,有什么治疗方法?
一般而言治疗方法可分为认知行为治疗及药物治疗。儿童,特别是幼童的治疗方法,一般以认知行为治疗为主,除非情况严重,或儿童年纪较大,有机会需要合并药物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主要针对想法、行为和生理反应三方面。在治疗过程中,会先了解孩子的想法,然后去分析、挑战和寻找方法去改变那些负面、过度担忧的想法。亦会透过分析孩子过往实质经验,去让孩子了解面对困难毋须过度担忧。治疗过程亦鼓励孩子循序渐进地,逐步面对逃避的事物。亦会透过反复放松练习,去让孩子了解身体面对焦虑的反应,从而学习放松技巧。药物治疗一般需要数星期才能发挥药效,并只建议于年龄较大,或情况未有因认知行为治疗而得到改善的患者使用。药物治疗必须经医生的监督下才可进行。
如家长担心小朋友有情绪问题或焦虑症,有什么途径寻求协助?
家长可寻求儿科医生或临床心理学家的意见,作出评估后,提供或转介至适当训练及支持。学校的教育心理学家亦会为教师和有需要的学童提供支持。部分非政府机构亦不定期为有需要的孩子或家庭及举办儿童训练小组及家长支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