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呼吸道感染,是傷風感冒?流感?新冠肺炎?究竟怎樣分辨?兒科專科顧問醫生朱蔚波稱,初期症狀如發高燒、鼻腔或喉嚨發炎等,的確跟流感或新冠肺炎早期病徵難以分辨,及早作出確診及適切治療是相當重要。另註冊中醫師楊明霞會講解紅棗有何功效,是否人人都適合食用?
不妨睇睇片了解更多!
上呼吸道感染,是傷風感冒?流感?新冠肺炎?究竟怎樣分辨?兒科專科顧問醫生朱蔚波稱,初期症狀如發高燒、鼻腔或喉嚨發炎等,的確跟流感或新冠肺炎早期病徵難以分辨,及早作出確診及適切治療是相當重要。另註冊中醫師楊明霞會講解紅棗有何功效,是否人人都適合食用?
不妨睇睇片了解更多!
手足口病較為常見於兒童。 一般是由於腸病毒感染如EV71或柯薩奇病毒導致。在香港高峰期一般為5月至7月, 其他月份有機會出現小型高峰期。 潛伏期為3至7天, 大部分患者病徵輕微,並會於7-10天內自行痊癒。 病發初期通常會出現發燒 ,疲倦和喉嚨痛。 之後1-2天後口腔可能出現疼痛的水疱,然後形成潰瘍。 手掌及腳掌,甚至身體其他地方,亦會出現小水泡或紅疹。 病徵 有機會引致 進食時口腔疼痛 ,部分患者甚至會引致脫水。 手足口病並沒有針對性藥物治療,主要治療方法 為紓緩徵狀,減輕口腔潰瘍引致的疼痛。 極少數患者會 出現併發症如腦炎或肺炎,因此父母要細心觀察兒童的病情轉變,如出現持續高燒, 精神不振, 持續嘔吐 或咳嗽等情況 應立即求醫。
手足口病的病毒有機會經接觸性傳染 給其他人,大人亦有機會感染。 傳染途徑一般為透過接觸患者的 口鼻分泌,唾液,穿破的水疱或糞便, 甚至接觸摸受污染的物件而傳播。 即使患者康復,病毒亦有機會繼續經由糞便排放多達六星期。 如果兒童出現手足口症狀,應及早 諮詢醫生意見 ,並留在家中休息, 至完全康復才回校上課。
預防手足口病或減低 傳播風險 ,應時刻保持良好個人衛生,經常保持雙手清潔,勤洗手。 用餐時要使用公筷。 不要共用毛巾或個人用品。 避免與患者有親密接觸,如擁抱或接吻。 家具及玩具 應使用1比99稀釋漂白水消毒,然後用水清洗及抹乾。 如要清潔病者的嘔吐物,排泄物或呼吸道分泌物 應以1比49稀釋漂白水消毒 ,然後用水清洗及抹乾。 手足口爆發期間,家長應避免帶子女參加集體活動或到人多擠迫的地方, 並且避免使用公共遊戲設施如波波池。
兒科醫生羅婉琪解答一下:
「其實洗澡是為了去除污垢,而不是為了殺菌!寶寶皮膚非常幼嫩,如果洗澡的水熱到可以殺菌,就一定會燙傷寶寶了!雖然用稍熱的水沖涼,會對濕疹皮膚有短暫的止痕作用,但是如果寶寶洗完澡後全身通紅,就已經表示洗澡水太熱。過熱的水會破壞保護皮膚的皮脂膜,長遠反而會令寶寶的皮膚更容易乾燥痕癢。幫寶寶洗澡,最理想的水溫應維持於攝氏37至38度,這樣的溫度和體溫相近,寶寶就最舒服了!另外,洗澡之前,記得一定要先放涼水,再放熱水,然後用手肘試試水溫,新手媽媽可以用入浴專用的溫度計確定水溫適中,最後才放寶寶入浴盆。洗澡後立刻替寶寶塗一層潤膚膏,並配合醫生的治療,這樣就可以輕鬆跟濕疹說拜拜了!」
濕疹是一種很常見的皮膚問題,不僅會影響孩子,還會影響父母, 對日常生活及生活質素造成非常大的困擾。絕大多數病情是輕微及偶發的,但有些孩子可能情況會比較嚴重,影響到整個身體的皮膚,並可能導致併發症。
最重要的治療方法:保濕
輕微的濕疹可通加強保濕來紓緩。 許多患者忽視了保濕的重要性,尤其是當病情好轉時。 事實上, 根據醫學研究顯示 ,濕疹患者皮膚比較乾燥,皮膚更容易流失水份,因此保濕尤其重要。即使濕疹好轉也應持之以恆。 一般來說我會建議輕微的患者,每天至少要使用2次潤膚霜,並在病情惡化或天氣乾燥時增加使用次數,或轉用較滋潤的保濕霜。
另一個病人或家長常問的問題是:哪種保濕霜最好?根據我的經驗 ,沒有一種保濕霜是最好的。選擇最適合你您的保濕霜,可基於兩項原則。首先是保濕效果。有些產品剛塗上皮膚時保濕較果很好,但並不持久。 解決方法可以是增加塗抹的頻度。但如果實際上很難做到的話, 可能對於你來說 ,這不是最理想的潤膚霜 。有些潤膚產品 質感比較厚,效果相對持久, 但用於油脂分泌比較旺盛的皮膚,可能引致反效果,容易長出粉刺。 另外要考慮的 ,亦是我認為最重要的 , 便是患者是否願意勤力使用這種潤膚霜。 部分病人對於某種潤膚霜用後感覺並不舒服, 即使潤膚霜的成分和功效都比較理想, 但患者並不願意使用 也是徒然。 因此對於部分患者哪種牌子的潤膚霜較為理想還是其次,最重要是找一種患者願意佩合使用的潤膚霜 。至於選擇潤膚產品, 需要注意幾個要點。 避免所有帶有香味的產品。 即使某些產品聲稱是有機產品或成分天然 ,濕疹皮膚和兒童皮膚是非常敏感的,並且可能會對那些“天然有機成份”過敏。
另外要注意的是有些患者一直在使用相同的保濕產品。 這對於某些患者可能是適當的,但在香港,濕度和溫度的變化可能使其不可行, 因此可能要作出季節性的調節 。 輕微的患者 ,我建議在炎熱和潮濕的天氣中使用乳液,尤其是在白天外出時。在乾燥和寒冷的天氣,或在空調的環境中使用較滋潤的潤膚膏。 這些意見當然是參考,最重要是根據皮膚的狀態作出調節。
在皮膚嚴重乾燥的情況下,可考慮使用乾敷或濕敷包裹皮膚。方法是塗上潤膚膏後,使用管狀繃帶包裹皮膚,以達至更理想的保濕效果。
外用類固醇:藥物的好壞?
每種藥物都有機會有副作用,但是如果我們適當地使用,可以將其減至最小。 是否需要使用外用類固醇是臨床判斷。 類固醇藥膏通過阻止皮膚的炎症反應,從而減輕和消除痕癢和泛紅等症狀 。 我們不建議在患者沒有症狀時使用它以作預防。 但是,對於嚴重或症狀未能控制的情況,我們建議使用外用類固醇,以控制濕疹,並減輕因為痕癢導致搔抓的惡性循環。 許多父母擔心類固醇的副作用。 類固醇也有分比較強和弱的類別, 一般建議按照醫生指示使用 。如果按照醫生的處方使用,並在皮膚小區域或短期使用,通常不會引起嚴重的副作用, 因此家長不用太擔心。
濕疹是一種長期病,可能非常令人困擾。 但是, 隨著孩子長大, 情況一般都會慢慢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