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闭症谱系障碍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是一种发展障碍,孩子在社交沟通和行为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困难。其中部分孩子亦可能于认知、智力、语言和情绪的发展有差异。随着诊断标准的更新(DSM-V),以往的名称如自闭症、亚氏保加症、高功能自闭症、自闭症倾向、自闭症征状、非典型自闭症、待分类的广泛性发展障碍等,已归纳统称为「自闭症谱系障碍」。
自闭症谱系障碍普遍吗?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 2016年的数据,每54名孩子当中便有一名被诊断为自闭症谱系障碍,男女比例约为4.3比1。当中部份情况轻微,但有部份同时诊断为智力障碍(33%)或其他情绪问题。
自闭症谱系障碍的成因
目前研究显示,并非单一原因导致,确实成因亦在研究当中。以下原因有部分可能导致自闭症谱系障碍:遗传因素或基因突变、脑内传导物质(例如血清素)异常、脑部结构异常、先天性新陈代谢病、怀孕期间受到药物(例如抗癫痫药)影响。过往有个别研究怀疑疫苗注射与自闭症普系有关联,然而后来的更多的大型研究证实没有关连,而孩子没有注射疫苗,也有一定程度的风险受到传染病感染。
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征状及诊断
自闭症谱系的诊断,需要经过临床的详细评估,并排除其他发展障碍。每个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表现都不同,有时甚至很大差异。根据DSM-V诊断标准,临床征状包括社交及行为两大范畴:
社交方面:
不同的社交场合中,孩子在沟通和社交互动有以下三种障碍/困难:
- 社交互动能力困难:
- 冷漠、被动
- 不恰当的过分热情
- 较喜欢独自玩耍
- 很少注意其他同伴
- 强行拉别人的手作为工具
- 缺乏眼神接触
- 甚少与人分享(兴趣、情感)
- 抗拒别人接触他的身体,或不恰当的接触别人的身体
- 难以跟别人打开或持续话题
- 非语言沟通困难:
- 欠缺眼神接触
- 较少用手指向对象以表示需要
- 缺乏面部表情
- 说话时使用不当音调,语气刻板
- 发展人际关系困难:
- 很少注意其他同伴
- 难以调整行为以配合各种社交环境
- 很难投入需要想象力的游戏
- 结交朋友方面遇到困难
- 较难与人建立友谊
行为方面:
另外,日常行为方面,亦曾经或正在出现以下行为问题,并且符合以下至少两种行为:
- 重复行为:
- 刻板重复的身体动作行为(例如,拍动双手,前后摇晃身体、头部、室内绕圈、自转等)
- 重复行为: 如排列物品、开关柜门、转动车轮、开关灯光按钮等
- 重复背诵说话、重复询问同一问题
- 固执行为/ 拒绝日常的改变:
- 坚持跟随相同及刻板的常规、日程、或做事的次序、规律
- 较难适应生活上的转变
- 千篇一律的游戏方式
- 抗拒或较难接受新的食物、环境和事物
- 狭隘兴趣:
- 沉溺于某一种或几种刻板、狭隘的兴趣,而其注意集中的程度异于寻常( 如数字、英语词汇、巴士路线、巴士/车辆型号、标记、地铁站名、地图、日历,动植物等数据)
- 对对象的某部分有不寻常的兴趣(例如车轮,门胶)
- 感官反应异常:
- 过高或过低的感官反应: 例如对某些声音、质感,产生惊恐或过分追求的反应、凝视某些光源及动态(如转动的对象)
自闭症谱系障碍会怎样影响儿童的发展?
自闭症谱系障碍是影响社交及行为的发展障碍,征状会通过训练得到改善。一般而言,征状会于一至两岁开始明显,家长可能会发现孩子的言语或其他方面发展迟缓,或者社交反应未如同龄孩子,部分孩子可能会出现较明显的行为问题如重复行为或狭隘兴趣。言语发展迟缓除了有机会影响学习外,亦会增加儿童的社交困难。有些情况比较微的孩子,征状一般于幼儿期并不明显,因而较难察觉。随着孩子年龄渐长,生活环境对社交的期望提升,征状可能会渐渐被察觉,例如对某些事物过份固执,对某些东西或兴趣不寻常地沉迷,较难理解不同社交场合的社交规范或「潜规则」等。对孩子来说,社交障碍会对他们融入社交关系,结交朋友,维系友谊造成困难。因此可能于学业,工作上遇到更多不同的挑战。这些困难亦会于成年期持续影响孩子,持续的社交技巧训练,能对孩子的成长有正面的帮助。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的数据显示,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儿童,当中有约三分一同时诊断为智力障碍,另外亦有部分同时被诊断为专注力失调/过度活跃症( ADHD),读写障碍,抽动症、发展性协调障碍等。另外,由于学习及社交上容易遇到困难,有部分儿童可能同时出现情绪的问题如焦虑症的征状。
如确诊自闭症谱系障碍,有什么治疗方法?
自闭症谱系障碍的治疗,主要是行为训练,暂时并没有药物治疗。行为治疗的目的是提升孩子的社交动机,及建立有效的社交沟通技巧,让孩子更能融入社交关系。部分行为训练亦针对孩子的行为问题,及感觉统合问题。
不同的行为训练模式各有好处,无论家长选择那种训练模式,治疗愈早期开始,配合密集及持久的训练,会对儿童更有帮助。家长及老师的一致性亦能大大增加成效。
较为普及的有以下的训练模式:
- 行为策略:
- 应用行为分析学习法(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简称ABA,将学习目标有系统地分为多个简易步骤去教授,再配合奖励方法及重复练习的方式,让儿童逐渐掌握新技巧。
- 图片交换沟通系统(Picture Exchange Communication System, PECS)
- 互动策略:
- 发展性个别差异、关系本位模式(DIR)(又称地板时间Floor Time) 由孩子作主导的,针对孩子的发展阶段和兴趣制造一个游戏的环境,提升孩子的互动技巧及社交能力。
- 认知策略:
- 社交情景故事( Social stories):透过不同的社交故事,让孩子了解不同社交情景或场合的社交技巧及规范。
- 心智解读训练( Theory of Mind): 训练孩子透过观察和思考,解读别人的想法、动机、感受、情绪等
- 环境策略:
- 结构化教学(Treatment and Education of Autistic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handicapped Children, TEACCH) 利用孩子在视觉上的强项和对程序法规的坚持,运用「视觉安排」和「建立常规」这两个策略,透过有系统的安排和程序时间表,来设计和支持教学,让儿童能明白和预测环境的要求,建立常规及减少行为问题。
家长可参考医生的意见去选择治疗方案,以针对孩子的需要。对于一些未经科学或临床证实的治疗,尤其入侵性的治疗,可能对孩子造成伤害,家长更应咨询医生的意见。
如怀疑孩子有自闭症谱系障碍,家长应该怎么办?
如家长对孩子的发展有担心,应尽早寻求专业人士的意见。家长可询问儿科医生的意见,并由儿科医生或临床心理学家作全面的发展评估;或到卫生署母婴健康院进行初步评估及转介至儿童体能智力评估中心。
小区支援:
社会福利署辖下的学前儿童复康服务为六岁以下的学前儿童提供相应的训练。当中包括认知,言语治疗,职业治疗,物理治疗等。完全评估后,付合准则的完童可经由儿科医生或临床心理学家转介轮候社会福利署辖下的早期教育及训练中心(EETC),到校服务(OPRS)、幼儿园暨幼儿中心兼收弱能儿童计划(ICCC)接受训练,或入读特殊幼儿中心(SCCC)。
对于入读主流学校的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儿童,教育局会为教师就学童所需的特殊教学策略及行为管理提供指引及支持。而部分有需要的儿童,会根据其智力程度,安排入读特殊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