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的发展速度,每人也不同。然而每个发展阶段,都有一些里程碑作指标。儿童发展一般分为几个大范畴;大肌肉(身体的平衡及移动),小肌肉(手部的活动及灵活能力,手眼协调),言语能力(包括理解及表达),社交及沟通能力,自理能力,认知能力,视觉及听觉发展。
「发展迟缓」一般是指学龄前或5岁以下的儿童, 发展阶段明显地较同龄儿童缓慢。
每个发展迟缓的儿童表现也不同,可能影响一个或多个发展范畴。儿童可能在不同阶段未能达到同龄的指标。由于成因、程度及学习环境不同,受影响儿童的能力表现会有很大差异。发展迟缓可能是暂时性,通过训练,大部份影响程度较轻微儿童,其后的发展可达至同龄或接近同龄之水平。少部份影响程度较严重的,有机会是智力障碍的早期征状。
发展迟缓的儿童有甚么表现/征状?
部分发展迟缓程度较轻微的儿童,征状可能较轻微,亦可能较迟表现征状。情况较严重的儿童,征状一般比较早出现,并且可能影响大部份的发展范畴。一般而言,发展通迟缓可能于不同年龄未能达到指标,例如:
六个月大:
•未能保持头部稳定
•未能伸手抓东西
九个月大:
•未能坐稳
一岁大:
•未能扶着家具站立
•未能用拇指和食指检起细小物件
•未能挥手’拜拜’
一岁半大:
•未能独自步行
一岁九个月大:
•呼叫孩子名字时没有响应
•不会用手指指着想要的东西
•与其他人甚少眼神交流
•未能说有意思的单词
两岁大:
•未能说或只有很少单词
•未能理解简单的口头指示
•对同伴不感兴趣
两岁半大:
•未能用笔在纸上涂鸦
•未能说组合词,如「食饱饱」,「饮奶奶」、「玩车车」
•未能用匙羹自己喂食
三岁或以上:
•未能说简单句子
•很少与同伴作出交流
•在幼儿园未能跟上进度
•行为问题会较为常见
「发展迟缓」的成因是甚么?
大部分个案都是由先天因素,后天原因及环境因素相互影响。但大部分个案都未必能找出确实的原因。
先天性的成因例如:遗传因素,或染色体病变或基因突变、怀孕期受药物或过量酒精影响、先天性感染,难产、早产婴儿并发症等。
后天的成因例如:感染如脑炎、脑膜炎,脑部创伤,中毒等。
如有怀疑家长应怎么办?
如怀疑儿童的发展较同龄迟缓,建议家长应寻求儿科医生的意见,尽快安排发展评估,量度儿童整体发展(认知概念,语言能力,大、小肌肉发展,自理能力及社交认知)。从而针对儿童的情况安排适切的训练。「发展迟缓」并不是一种疾病,并不能靠药物治疗。愈早开始训练,成效会更好,而且亦会减低儿童因未能跟上学校进度或相继出现的行为问题造成更多困扰。合适的早期训练对于发展较迟缓的婴幼儿来说有一定的帮助。另外,培养正面的亲子关系,家长对训练的投入及一致性,亦对孩子的发展及训练成效相当重要。孩子经儿科医生评估后,确定儿童发展缓慢的范畴,再安排合适的训练,将孩子的发展潜能提升。社会福利署亦有为发展障碍的学前儿童提供训练及教育,当中包括早期教育及训练中心(EETC)、到校服务(OPRS)、幼儿园暨幼儿中心兼收弱能儿童计划(ICCC)及特殊幼儿中心(SCCC),以协助他们的发展及成长,让他们为小学教育作好准备。这些服务,需经由儿科专科医生或心理学家详细评估后转介轮候。
儿童发展迟缓,并不是因为家长导致。因此父母不应过分自责,应正面寻求医生意见,及早处理。大部份儿童进行训练之后,一般都会有明显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