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忽視-p01-1200x803.jpg
14/12 月/2020

多年前的一椿舊事。一位女士抱着初生寶寶到急症室求醫,她的面上找不到初為人母的喜悅,反而是焦急不安。

急症室醫護人員很快發現BB的問題。BB的皮膚及眼白呈現黃色,是很明顯的黃疸徵狀,檢測亦證實,黃疸水平極高。BB的精神很差,沒有反應,醫護人員即時收症送上兒科病房。

初生嬰兒出現黃疸是常見現象,絕大部分不會影響健康,此類屬於生理性黃疸,在嬰兒出生後約兩星期會慢慢消退。不過,極少數的病理性黃疸,可以帶來嚴重後果,就好像筆者多年前遇到的這宗不幸個案。

筆者所屬的兒科部門,立即做各種檢查查找BB的病因。發現血液感染指數極高,原來是細菌感染引致溶血,即大量紅血球分解,產生膽紅素積聚體內。BB的情況不樂觀,除了細菌入血引致敗血症之外,亦出現嚴重黃疸併發症——核黃疸。

醫療團隊立即為BB照燈及作換血治療,雖然膽紅素水平已快速下降,可是部分腦細胞已受破壞,BB的聽力未有受損,但出現腦癱,對長遠發展造成一定影響。

回想起來,BB足月出生,媽媽分娩過程順利,出院時健康亦無問題。媽媽已遵醫護人員指示,為寶寶約期到母嬰健康院跟進,但未到期覆診,媽媽已觀察到寶寶的表現異常。

這個病例正好說明,嚴重的黃疸可以突然而來,為人父母要留意初生嬰的反應,若情緒出現兩極化,即BB並非肚餓,又不是大小便引致不適要換尿片,但情緒不明所以的暴躁;另一個極端情況,是BB不尋常地對外界沒有反應,精神及食慾不振,非常嗜睡,連吃奶的興趣也沒有。這時候,家長就要諮詢醫護人員的專業意見,了解背後原因,及早治療。

Adapted from AM730


Covid-19.jpg
15/11 月/2020

COVID-19

新型冠狀病毒快速測試 (<20 分鐘)

快速可靠
  • 恆溫核酸擴增試驗
  • 獲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的緊急使用授權及CLIA豁免證書
  • 靈敏度:94.1%及準確率:99%
備註: 結果不能用於申請香港健康代碼
美國雅培

BB在家居照燈-p01-v2.jpg
04/11 月/2020

黃疸BB…家居照燈…方便安心

新生嬰兒的肝臟因未發育成熟,未能迅速處理過多的膽紅素,並且積存體內,形成生理性黃疸。本港每10個新生嬰兒中,就有6至8個有黃疸。
黃疸一般在嬰兒出生後第2至3天出現,高峰期為出生後5至7天。黃疸大致分為生理性及病理性,前者只需觀察或照燈治療便可,後者要對症治療。向來治療黃疸須住院接受光療,即是俗稱的照燈。現時香港已引入了家居照燈,不但避免住院的交叉感染風險,特别是現在冠狀病毒仍然肆虐,而且費用較私家醫院收費便宜,亦可減少「母子分離」的時間,不妨礙餵哺母乳,間接地減低了產後情緒波動甚至抑鬱的情況。
想知道更多的資料,可向下列醫務中心查詢:
沙田(606):2603 2030
沙田(806):2603 1013
尖沙咀:2217 0123

rainier-ridao-TCYj_UxoIUY-unsplash2.jpg

寶寶主導式離乳法 ( Baby Led Weaning ) ,簡稱BLW,近年在育兒界頗為流行。這個育兒法主張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意願加固,並從小就培養BB愛上飲食和自理用餐,家長也頗為受落。但不少家長在執行時會遇到一些難題,總結經驗,若能注意以下三點,便能事半功倍。

(一) 考慮性格和實際環境

幼兒最初開展BLW,一定會經歷「玩多過食」的階段,也必然會吃到污糟邋遢。若自問是「緊張大師」,孩子吃少一點也不行,又或者家長本身有潔癖,在決定採用BLW前,務必好好三思。此外,若孩子平日由祖父母照顧,建議最好事前溝通清楚,以免造成矛盾。

( 二) 循序漸進

BLW通常從半歲開始,最初每日先試一餐,份量隨BB食慾增加,大約8、9個月時可增至每日兩餐,1歲過後就和大人一樣一日三餐了。入門可選取南瓜、紅蘿蔔等又稔又軟的食物,及後可加入通粉、雞蛋和肉醬,再進階可吃雞下腿及飯糰等。烹調方面,最初食物必須煮至熟牛油果般稔,並切成大人手指大小的長條形,以便BB手握進食。當BB掌握得好就可慢慢縮短烹調時間,保留較多食物質感。同時食物可切得較細,讓BB用手指拈起來吃。至1歲左右,家長可嘗試讓他們以餐具進食。

(三) 留意細節多鼓勵

寶寶雖然「人仔細細」,但很多感官都在迅速發展,所以父母不妨發揮創意,把顏色豐富的食物擺放成可愛的造型,配合有趣和易掌握的餐具,會有助刺激孩子食欲。而家長在適當時的稱讚和鼓勵,也是一帖有效的鼓勵寶寶進食的良方!

(此文章內容刊登於2020年9月7日am730醫ZONE:https://www.am730.com.hk/column/share/233835 )


BB打針五大迷思.jpg
26/8 月/2020

新手父母對BB安排打防疫針最傷腦筋,現時母嬰健康院提供嘅免費疫苗,並冇包括一D高危致命傳染病,例如腦膜炎雙球菌、水痘等。

想以最少嘅疫苗針數為BB提供最全面嘅保護,不如等兒科專科羅婉琪醫生為關心BB健康嘅你逐一解答BB打針嘅迷思啦️:

 


© Platform Medical Centre. All rights reserved.